线上展览 | “虎虎生福”壬寅年生肖文物图片系列展——青铜器

2022.04.01 阅读量:180

203.jpg


      虎的形象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据颇为显著的地位,常常与龙并称,在《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美化权威的典型形态,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有时也充当逐妖、祛邪、镇宅的角色,构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风俗文化特质。

      青铜器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品相繁多,造型丰富精美。在这鼎盛时期, 青铜的造型因受到商周特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历史背景的影响,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是“礼”制的物化形式。成为青铜历史上一个艺术丰碑。


204.jpg

速盉/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盉,为古代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该器造型独特,构思奇妙,从铭文得知,是西周单氏家族第八代速为祭祀皇高祖单公而做的一件礼器。器身呈扁圆形,两面以龙纹装饰,盖首为凤鸟,凤首高昂,展翅欲飞,形象逼真。盖与器身连接处。是一只老虎,它歪着头向上攀爬,悠闲自得的样子却不失兽中之王的威严。盉的鋬手是吞云吐雾的龙首,好像在空中邀游,呼风唤雨。12 厘米长而直的管状流,像是一条舞动身躯的长龙,正张着嘴准备吐出美酒。整个器身由四个龙首支撑而起,灵动稳健。速盉以威风凛凛的老虎连接着刚强雄健的龙与柔美仁善的凤、烘托出一种龙腾虎跃凤呈祥的吉祥画面。龙与凤、刚与柔、动与静相互烘托,彼此呼应,和谐统一。


205.jpg

虎形铜灶/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生活用具。一组7件、由灶体、釜、甑,以及四节烟筒组成。灶体呈虎头状,双目圆睁,两侧有用于提携的提链,灶门似大张的虎口,顶部有圆形灶眼,灶眼内置釜,釜上套甑,灶眼后有圆形的烟筒,为虎尾。灶体内有小凸齿用于搪灶挂泥,该形制的灶具为国内首次发现。


206.jpg

凤流盉/战国

西安博物院藏  

  器体扁圆,方唇直颈。圆鼓腹、带盖,盖面微拱,中心有一蹲坐抱环的猴子为钮;前有流为凤首形,后有鋬为凤尾状;上跨提梁,提梁一端为虎首,另一端为虎尾,弓形提梁为躯干,前后两肢分立器身两肩;下承三足,足肩为攀爬状的半身虎形。


207.jpg

虎耳环扣青铜鍑/战国 — 汉初期

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藏


208.jpg

虎头提梁匜/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器身椭圆形、平沿外折成方形、浅腹,虎头形流,颈和腹部下弧成圆形底。底的前半部下接双足,足指间有蹼。后半部下接一直立的小虎,以保持匜体的稳定。在匜的口沿上,有伏虎形提梁。颈部饰牛头双身蟠螭纹带。


209.jpg

伏鸟双尾青铜虎/商  

江西省博物馆藏

  形类虎尊,虎底却不封闭,内空。虎张口咧呲,左右各露一獠牙。凸目粗眉,竖耳,粗颈,垂腹,背脊凸出,后垂双尾,尾端上卷。背伏一鸟,竖颈短尾,尖喙圆睛,除四足部分饰变体鳞片纹外,通体饰阴线构成的规格不一的雷纹。整个虎形,身体庞大,怒目狰狞,虎视眈眈,作半起欲奔之状。


210.jpg

铜卧虎/西周  

庆阳市博物馆藏

  虎作卧姿,虎头略方,两眼圆睁,竖耳,口微张.通体刻出虎斑纹。虎的肩、臀部饰有鸟、兽纹,虎尾下垂,尾端上卷,刻画的十分逼真。


211.jpg


错金银虎尊/宋

故宫博物院藏

  有宋一代、崇尚风雅、艺文繁盛。宋徽宗赵佶曾在宫内制作仿古青铜礼乐器,以示尊仰。此器上部为尊,下部是虎,当非三代造型,而是宋人的“创新”之作。


212.jpg

兽面铜冠/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213.jpg

    

虎头车辖/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214.jpg


击磬虎首/春秋  

平顶山博物馆藏

  整体为立体虎首形,虎目怒睁、竖耳圆阔,头部有一圆形穿孔,粗尾上卷成孔,虎体中空,整体形态优美,造型趣味生动,较好地体现了虎的勇猛和击磬礼乐的庄严。


215.jpg

虎面铜方泡/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216.jpg

母衔子铜虎/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217.jpg

虎首纹旄饰/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线上展览 | “虎虎生福”壬寅年生肖文物图片系列展——青铜鼎

移动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