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专访

2022.01.16 阅读量:976

在大变局中探求文明互鉴新精彩

——专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


半月谈记者 谭逸帆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对考古工作者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提出了期望。在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文明互鉴如何继续讲好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书写文化交流的新精彩?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专访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


      半月谈记者: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为回应这种挑战,近一年来,我们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胡冰:在当前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始终立足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努力开创“后疫情”时代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新局面。


      一方面,积极加强文化遗产国际合作顶层设计。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就此提出若干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辅以相应的政策保障,是我们的行动纲领。


      另一方面,主动宣介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比如,2021年5月,国家文物局与国务院新闻事务办公室共同主办“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全球推介会及主题活动,让海内外民众沉浸式体验、了解三星堆文化,更深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通过发展数字化传播手段、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创新国际表达方式、打造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矩阵。同时大力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和国际传播人脉建设,使用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文化遗产国际组织中的制度性权利,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文化遗产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半月谈记者:“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主张,可否详细介绍相关工作的情况?


      胡冰:我们正逐步落实保护行动部署,亚洲国家反响积极。


      从2019年起,我们就广泛联系亚洲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双边合作项目,如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缅甸等国开展联合考古,与叙利亚合作举办“‘叙’写传奇——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合作召开“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文化遗产论坛”等。


      2020年10月27日至28日,由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围绕“增进文明对话、共塑亚洲未来”的主题,在北京以线上方式举行。


      会上,中国、亚美尼亚、柬埔寨、朝鲜等亚洲10国共同创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作为政府间文化遗产专业性合作交流机制与对话平台;中国代表亚洲27国联合发布《关于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倡议》,为亚洲各国提供指引;中国发起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大使计划”,也在会上亮相。


      半月谈记者:文化遗产可以有力促进各国的人文交流,在这方面,我国近年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胡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旨归,以科学文明观为指引,努力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文化遗产力量。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文化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和推动的文物外交多达20余项,与法国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和研究开展合作、与意大利世界遗产地建立友好关系、与希腊合作举办兵马俑数字展等,开创新时代文物交流的新篇章。


      二是以文化遗产务实合作为纽带,丰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文化底蕴。由中国牵头,联合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首次跨国申遗“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取得成功。接下来,将会同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有序推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工作。此外,我们还为缅甸等6个国家申报世界遗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是以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为支撑,构建稳定多维的国际文化遗产合作网络。我们全程深度参与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的筹划和创建,并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全球首批3个“国际文物避难所”之一。


104.jpg

▲圆明园马首铜像,清代,何鸿燊捐赠,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图/文博圈


      四是以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为阵地,维护国家文物安全和文化权益。2019年3月,在习近平主席和孔特总理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交换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近年来,法国返还大堡子山被盗流失金器、英国返还圆明园流失虎鎣、从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与天龙山佛首……有影响力文物返还成功案例不断增加。


      五是以文博人才输送为抓手,深度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从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到派员竞选担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我们已实现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中国文物工作者任职全覆盖。


      半月谈记者: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积极走出去,参与世界多国古代文明的发掘与研究。这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对未来有何启示?


      胡冰:近年来,中国考古力量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提升。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期间,与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见证签署《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沙据此开展塞林港遗址联合考古发掘,证实了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半岛和红海地区的密切交往史。


      2016年至2019年,我国国内机构赴国外开展联合考古项目36项,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1个国家。中国考古学者在周边国家、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伊朗、印度、埃及等古代文明中心地区,肯尼亚等人类起源核心地带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和发掘,使我们得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考古工作者充分尊重合作国家的民族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尊重外国同行的研究成果、工作方法和学术追求,以考古研究推动人文交流,以学术互信带动民心相通。中国考古工作者的工作实绩和合作诚意,得到了外国同行的认可。


105.jpg



      这些成果提示我们,考古走出去要紧扣元首外交,探究文明脉络,广交世界朋友,只有这样,相关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进展。


来源:半月谈


移动端网站